长江大学实验室工作简报
2017年第1期
总第1期
长江大学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 2017年3月20日
长江大学2016-2017年第二学期全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
简 报
根据实验室管理规范及学校《关于开展2016-2017年第二学期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通知》要求,2月23日至28日,各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了自查、自改,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整改,进一步增强了实验室安全意识。我处于3月8日至17日,对各实验室安全情况进行了重点巡查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:
3月8日至17日,由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管理干部到东校区、西校区、武汉校区,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和工作指导。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、安全责任体系、安全检查台账、卫生环境、消防安全、电气安全、治安安全、化学药品安全、三废排放安全、冰箱安全、气体钢瓶安全、生物安全、放射性安全、水和机械安全、烘箱及电阻炉安全等16项内容。
一、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
通过组织开展期末实验室安全检查,发现部分实验室普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。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。
1、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不达标。检查工作中发现,部分实验室规章制度、操作规程不齐全,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未上墙;部分实验室门口无责任人挂牌等;部分学院无安全检查记录等。
2、卫生环境及消防治安安全不达标。部分实验室中存在该废弃处理的物品没有及时清理问题,如纸板箱、废电脑、破旧仪器、拆完设备后所剩木架等。
3、化学试剂安全及三废排放不达标。化学试剂安全不达标主要表现为化学试剂的存放存在安全隐患。检查中发现,部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未能分类存放。三废排放不达标主要表现为,部分实验室的废旧化学试剂未用专用分类容器盛放;部分实验室通风设备老旧或缺乏,无法保证正常通风。
4、气体钢瓶的运输和存放安全不达标。实验室普遍存在气体钢瓶运输及存放安全隐患,主要表现为气体钢瓶未固定;未使用气瓶车运输。
5、用电环境安全不达标。部分实验室实验设备用电安全存在隐患,未连接空气闸开关;实验电源未封死,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。
有些学院由于自身实验室特殊性,存在一些个例问题:
1、个别实验室进行乙醚实验没按规定在通风橱内进行,实验室乙醚味道很大,存在安全隐患。(生命科学学院524食品化学与安检研究室)
2、实验药品未配药品柜,甲醇存放不规范。(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502)
3、危险气瓶存放地点存在安全隐患。危险气瓶未放置钢瓶柜内,废液分类不完善。(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)
4、实验电源未封死,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。1002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桌下强电调压器未封死。(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)
二、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改途径
我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改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。对于上述存在的安全隐患,需要通过以下工作进行整改。
1、健全管理规章制度,建立安全责任体系
针对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不达标的情况,根据“业务工作谁分管、安全工作谁负责”的安全管理思路,学校正在修订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系列制度,各学院也要健全相应规章规范,明确学院、实验室两级责任体系。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,避免推诿,使得安全隐患有人管、有人落实。
2、加强卫生环境保护,重视消防治安安全
卫生环境及消防治安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的基本保障。针对卫生环境及消防治安安全不达标的情况,各学院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,自查自改,防患于未然。
3、争取专项整改资金,分期分批进行整改
针对安全设施不齐全的问题,请各学院按照轻重缓急,分批次进行整改。需学校统一修理、购置设备的,一定按照规范程序进行。如维修、更换药品柜,购置气瓶柜、气瓶车,修补实验桌等。
4、抓紧安全文化建设,提升安全文化修养
紧紧把握“育人为本 、安全为先 、全员提高 、重在落实 ”的安全文化建设,学校和各学院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服务工作,推进安全文化在学校的拓展和传播,不失时机地促进每位师生安全价值观的养成,使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有我,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。
5、建立有效惩罚措施,确保整改高效落实
为确保安全隐患整改的高效落实,学校将对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学院进行通报,对发现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、停止实验进行安全整治、取消评优评奖资格等。
通过这次实验室安全检查,全校各实验室能针对检查中暴露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,及时有效杜绝隐患,让实验室以安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。